AI X MI:未來智慧醫院的二大關鍵驅動力

刊登時間

一九六三年約翰麥卡錫(John McCarthy)創造了人工智慧(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一詞,從此以後,全球資訊科技研發人員無不前仆後繼、傾全力發展各類軟體,但受限於硬體設備的功能,始終無法成為造福人類的科技。個人一九八〇年於美國唸電腦科學碩士時,畢業專題為卅政府農業部寫了一套利用樹圍計算材積的程式,讓林務單位可兼顧伐木取材與造林保育所需,在當時IBM 個人電腦(PC: Personal Computer)剛問世的年代,雖是非常陽春的決策支援系統,卻是人工智慧技術濫觴在PC上的實際應用。接著一九八九年唸醫學資訊(MI: Medical Informatics)研究所時,為醫學中心的外科部開發了一套PROPS系統(Programs for Residents Operative Performance in Surgery),可依據住院醫師在開刀房的手術表現來評估其績效,並可提供調整建議來改善住院醫師的手術技能,這套系統利用規則基(Rule-Based)的推論引擎(Inference Engine)來提供最佳建議,讓住院醫師可儘速調整並增進其手術經驗,算是相當人性化的諮詢系統,也獲得住院醫師的肯定。最後在一九九一年的博士論文提出KANES (Knowledge Acquisition for a Neuroradiology Expert System)的知識萃取系統,可協助知識工程人員從病歷中萃取知識框架(Knowledge Frame)中的診斷規則,加速建立專家系統的知識庫並提昇其推論品質,突破了瓶頸的知識萃取關鍵工作。可見人工智慧只要是有利於決策或診斷品質,且能協助解決問題,不但會被接受也會受到歡迎。一九九一年學成回台後,持續在國內醫療院所所研發的臨床決策支援系統,用來輔助醫護人員執行正確判讀或診斷、避免重複用藥或交互作用、降低醫療資源浪費、甚至預測或防患疾病發生等系統,無不帶動醫療院所成為經營更有效率、服務更加温馨、品質更為改善、病人健康更有保障、滿意度也更為提昇的智慧醫院(Smart Hospital)。 最近三十年來的AI發展雖然突飛猛進,如果不能以人為本並保持謙卑,甚至還號稱萬能,那注定只有失敗一途。因此,除了AI技能的培養外,具備人文素養的MI人才更是核心的教育內涵,個人相信未來的AI功能潛力無窮,但一定要跳脫取代或是淘汰人類這類聳動的思維,唯有結合未來智慧醫院的二大關鍵驅動力—AI與MI人才,共同腦力激盪、集思廣益來發展對醫病有利又有益於民眾健康與社會福祉,且具責任感又有正義感的輔助性AI醫療照護相關系統,那麼人類擁抱AI的願景就指日可待了!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