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為輔,提升用藥安全(下)

撰稿:黃佳璿  記者

系統與醫藥專業相輔並行:多重監測提升用藥安全

高警訊藥品因其如使用不當或管理存放不當可能對病人造成明顯傷害甚至導致生命危險之高風險性而被特別明確規範並建立該類型藥物之清單、詳列保存方式以及使用原則,且需特別管理。

日本高警訊藥物管理

本次論壇特別邀請到日本京都大學附屬醫院藥劑部長,專長於臨床治療、風險管理以及醫病關係領域的寺田智祐(Tomohiro Terada)教授分享日本對於高警訊藥物的管理經驗。寺田教授分享內容圍繞四大核心-京都大學附屬醫院如何以藥劑調配裝置協助藥師優化工作流程、針對未被確立之醫療處置或用要修訂醫療服務法、Protocol-Based Pharmacotherapy Management(PBPM)基於協議的藥物治療管理、藥師的臨床研究。

京都大學附屬醫院藥劑部採用自動化設備輔助藥師調配藥物,藉由終端辨識裝置確認藥物並將高警訊藥物儲放於電腦化藥櫃進行管理,藥物調劑採全自動管理,將錠劑與注射型藥物分開儲放以確保藥物品質穩定,且可確認藥品內容物及劑量,該自動化藥劑調配系統在日本已被醫院普遍使用,應用後人為疏失相對減少,病人安全也相對提升。

日本醫院以其醫院提供之服務與功能做分類,京都大學附屬醫院如同日本大部分的大學附屬醫院一般,都因提供進階醫療照護而被分類為特殊功能醫院。日本的特殊功能醫院之特性不僅提供高級醫療照護,同時也著重於研究發展高級醫療科技、提供並要求醫療人員進行高級醫療照護訓練,也因此特殊功能醫院被期望提供較一般醫院更先進、優越的醫療服務,然而特殊功能醫院並沒有被要求提供相對優越的醫療安全。寺田教授以十年前兩起在特殊功能醫院發生過的醫療事故為例,其中一起是幾名兒科病人在加護病房因長期使用禁藥Propofol致死之醫療事故,發生在另一間醫院的醫療事故則是多名病人死於微創肝臟切除手術。當時微創肝臟切除手術仍是難度非常高的手術,根據當時的調查報告,手術施行之必要僅一個醫師的判斷就決定執行,而非經由部門內多名醫師共同針對病人狀況討論後才下決策。經由調查後,這兩間醫院分別於2015年被撤銷特殊功能醫院之頭銜。兩起醫療事故喚起人們對於醫療安全之重視,以及提供優越與先進醫療照護為特色之特殊功能醫院應更加注重病人及醫療安全。經過反覆討論,醫療服務法最終於2018年修訂,根據修訂後的醫療服務法,特殊功能醫院應設立新部門與委員會針對高難度手術、未經核准之藥物使用、藥品仿單標示外使用之藥物與禁藥等此類尚未受規範之醫療用藥進行使用正當性的決策依歸。此外,每間醫院更必須發展與制定相關規範來管制這些未被確立的醫療處置與用藥。像是針對未經許可之藥物、未依藥品仿單標示用藥與禁藥等如需被醫療處置使用則需經過由藥師、醫師、護理師等所組成之特定委員會經過醫藥倫理驗證與討論,且須完整告知病人醫療處置與用藥資訊讓病人做判斷與選擇,建立監測系統以觀察預後狀況且須明確將醫療紀錄留存建檔。經過2018年醫療服務法修訂後,特殊功能醫院被要求須在提供未確立之醫療照護與行為時須先進行事前審查、徵詢並取得病人同意,且須加強醫療人員對於病人狀態之監測。在臨床醫療上,藥師對於前述非確立藥物之使用與療程執行扮演重要角色,雖然新科技的應用可以減少人為的疏失,但同時也建立與提升醫療人員,特別是醫師,對於病人安全與病人參與的觀念。

對於特殊功能醫院而言,最大的挑戰是新式醫療服務的提供,特殊功能醫院除提供先進與優越的醫療服務外,發展新的醫療服務與提升醫療品質及病人臨床醫療安全成為一項前所未有的挑戰。根據2010年日本厚生省所發布PBPM,推廣透過醫療人員彼此合作並以團隊為基礎的醫療照護成為重大的議題,根據協議,藥師對醫療處置的藥物選擇、劑量、行政程序、劑量交互作用、處方衡量有責,協議應事先由醫師、藥師、醫院發起並核准,此舉不僅強化醫療過程中醫療團隊彼此之間的監督與合作,也讓PBPM中,基於協議之藥物治療管理成為醫療界近年來的關鍵字。由此可知,日本厚生省所發布之PBPM對於日本醫療界產生巨大的影響,已類似於美國Collaborative Drug Therapy Management(CDTM)共同合作藥物治療管理。

在美國,雖然各州之間法律略有差異,但根據CDTM,藥師和醫師都是法律明文允許可進行臨床檢測、執行醫療用藥與監測病人。然而在日本,藥師則是法律上明文禁止執行此類行為。日本PBPM之發布則是要求醫師重視藥師之指令與判斷,當藥師基於協議透過系統預先開立醫療用藥時,醫師則扮演確認處方的角色,通過系統確立該處方成立與否。PBPM在臨床手術時也扮演重要作用,讓醫師與臨床藥師都共同參與病人的手術與醫藥處置,建立監督與管理的制度,提升病人醫療安全、避免醫療事故之發生。

有鑑於特殊功能醫院扮演發展先進與優越醫療科技之角色與重任,醫療研究與發展為此類醫院的一大重點,寺田教授本身則投身高警訊藥物使用安全之臨床醫療研究,透過病人的事前檢測、執行醫療處置前辨識出高風險病人、密集監測病人臨床醫療狀況以避免不良事件同時提供醫療結果進步之佐證研究資料,持續透過此類型的臨床醫療研究,強化高警訊藥物在臨床醫療的使用安全性。醫療知識不斷在進步,而醫療處置與醫療科技進步之基石在於臨床醫療研究報告的累積以及每日針對病人與臨床實踐的與紀錄,這些研究必須由藥師專業執行之必要性在於建立醫療用藥與處置的立足點,寺田教授堅信透過臨床醫療用藥的研究觀點使醫療程序優化,必能促成病人安全之提升。

透過視覺加強與RFID標籤管理,提升手術室用藥安全

在論壇的最後,由臺大醫學院附設醫院藥劑部-林美杏藥師分享手術室醫療用藥安全管理之重要性。一般而言,病人在藥物使用流程中會先經歷醫師的處方箋開立,再由藥師確認藥劑調配,最後再由護理師執行用藥與監測病人狀況。手術室是高重要性、高風險、高複雜度的區域,在台大每天平均執行200到240場手術,是用藥密集的區域,同時是高警示藥物使用比例最高的區域,因此藥物的儲放與取用成為極度重要議題,尤其在注射型藥物外觀大多相似的狀況下,醫療人員在取用時的確認變得更加重要。透過視覺加強的標籤化區別管理與RFID智慧用藥安全管理系統的應用,讓醫療人員在面對手術室用藥時有更多的風險管理,能清楚辨別藥物、降低藥物混淆之風險,透過智能系統提供明確資訊、協助醫療人員降低醫療疏失的發生同時保證手術病人的醫療安全。

以人為本,以醫療專業為中心的科技應用

本日的論壇匯集美日台三國,在醫療用藥領域應用科技降低人為疏失、醫療事故發生之經驗,同時也強調科技應用在於協助與簡化專業醫療人員在執業的工作繁瑣度與優化流程,最終決策仍應以人為中心,透過醫療人員的專業決策才使得科技的應用顯示出其價值。透過科技,原本繁瑣的藥劑調配得以簡化,使得醫療資訊得以被整合並透明化,讓醫病雙方得以擁有完整的醫療資訊,優化醫療程序,藥師得以專注於處方判斷與給藥的確認,提升病人安全。

醫策會自2017年開始辦理智慧醫療國際論壇,皆獲國際熱烈迴響;另於2019年正式成立「台灣智慧醫療創新整合平台(Health Smart Taiwan, HST)」,做為彙集臺灣優質智慧醫療解決方案的實際應用情形的一站式資訊整合平台,提供醫衛夥伴目前智慧醫療應用資訊與實際案例、洞悉未來走向。

 

返回焦點報導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