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黃佳璿 記者
醫策會於2022年9月19日以「用藥安全」為主題辦理第3場WHO世界病人安全日系列論壇,繼「從用藥安全出發,守護病人安全(上)」談及醫療優化的路徑:向病人學習之概述,接著來談如何透過智慧化藥物管理與醫療紀錄整合:降低病人用藥之可能風險。
通過高警示藥物閉環管理建立安全機制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藥劑部的陳惠玉主任分享醫院對於病人安全的管理與科技應用經驗。衛福部早於2004年便委託醫策會針對病人安全對各醫院進行測評且設下規範,像是推廣整合性醫療、強化需要服用高警示藥物治療之病人的照護安全管理、強化輸液流率管理以加強病人之安全。長庚透過「醫師開立處方藥師審核複查→自動化藥劑調配→藥師人工確認→護理師施藥→病人狀態監測」的閉環藥物管理方式確保醫療程序的正確性與安全性。在藥物系統中同樣針對不同層級之藥物進行視覺上的分類標籤管理以提升醫師對於藥物處方的警覺性,而藥師透過醫療用藥審核支援系統審閱藥物相關資訊來核對處方,自動化藥劑調配透過智能化管理系統結合藥師的複查確保處方用藥正確,系統同時提供藥師身分紀錄與權限管理,讓藥師能夠透過掃描條碼的方式複查開立之藥物,而施用藥物之護理師同樣透過系統能在給藥前確認將施用之藥劑正確與否,施藥前後的所有醫療流程皆透過系統完整記錄,讓護理人員及醫師能夠即時追蹤病人狀態與醫療處方比對,輔助醫師進行醫療決策以及後續追蹤照護。智能輸液幫浦也提供藥劑施用與病人治療過程的醫療紀錄,讓系統協助醫護人員進行病人狀態監測,同時提供數據紀錄,即時監控以避免疏失發生。
實務上,管理系統是如何事先預警病人對於藥物是否會產生不良反應,進而避免藥物不良反應發生,陳惠玉主任提到,在長庚紀念醫院現行使用的系統中,針對過敏藥物分別使用不同的視覺化標籤管理,以作為醫師在開立處方時的警示,像是透過過敏藥物提示介面,醫師能清楚看見藥物可能引起的副作用,同時系統針對會引起中度與重度藥品不良反應之藥物也進行管控與警示,作為醫療過程中的預防性處置。
病歷整合、處方再檢視:為處於過渡期照護的病人安全把關
九州大學病院醫療安全管理部主任後信(Shin Ushiro)教授分享日本國內公益財團法人針對國內醫療機構之醫療疏失及接近醫療疏失之事件研究之數據,在可能演變成醫療事故的醫療行為中有35.4%肇因於醫療用藥疏失,而醫療事故中有8.1%是因醫療用藥造成,可見醫療用藥對於病人醫療安全的重要性。在病人的照護過程中,醫療用藥的審核與驗證至關重要,在後信教授任職的九州大學醫院,藥師在藥學部門、臨床部門、病人安全部門與共同協作部門皆扮演重要角色,藥師須審核攜入之藥物並與病人訪談關於藥物之副作用或過敏反應等,蒐集並記錄病人對於藥物之反應,進而向醫師提出替代性處方/劑量/配方等建議,此外藥師也扮演醫師與護理師之間在藥物治療上的溝通橋、提供病人藥物治療的資訊教育同時也參與臨床會議以及進行臨床相關案例研究。病房藥師透過工作日誌紀錄工作流程與紀錄醫療過程,藥師使用手機透過智能檢驗應用程式「TEMBUN NAVI」掃描印有GS1 條碼的PTP(口服製劑包裝/泡殼包裝)藥物檢驗藥物資訊,加速藥師的工作效率與流程,同時協助其他相關護理人員對施用藥劑進行確認。日本漫畫家荒井的著名漫畫《默默奉獻的灰姑娘醫院藥師葵綠》(アンサングシンデレラ病院薬剤師葵みどり)》將藥師在日本醫院中扮演醫病關係中藥物及處方查核之關鍵角色與日本藥師在病院的工作流程真實呈現,此漫畫不僅被改編為日劇《無名灰姑娘醫院藥師綠葵》同時也被日本厚生勞動省重視並採用該漫畫作為「藥和健康週」活動海報插圖。
根據日本JQs針對醫療用藥與處方錯誤造成之醫療事故定期深入研究,提出攜入藥物造成處方錯誤的高風險性,同時也喚起醫療界正視病人攜入藥物檢視、病人用藥反應訪談對於避免用藥錯誤導致病人安全遭受危害有其必要性。
後信教授表示,日本醫療學系學程基本係由教育部主導,學生必須學習並具備基礎病人安全知識及臨床藥學安全教育,尤其在臨床藥學這門課,學生必須學習如何和病人建立照護關係、掌握藥學知識、學習如何向病人說明用藥的相關資訊同時建立以病人安全為最優先考量的醫療觀念。日本厚生省作為醫療與健康的代表,也大力領導醫療界關注此議題針對病人安全中心的醫療意識與觀念建立。
在論壇尾聲,ASQua主席Karen Luxford博士更再度呼籲醫療界能在各自的領域持續關注並提升病人在醫療過程中的安全,一起努力達成世界衛生組織希望在五年內降低50%以上因醫療用藥疏失之事故發生。不僅提供病人治療,更注重以病人安全為優先的治療方式。
醫策會自2017年開始辦理智慧醫療國際論壇,皆獲國際熱烈迴響;另於2019年正式成立「台灣智慧醫療創新整合平台(Health Smart Taiwan, HST)」,做為彙集臺灣優質智慧醫療解決方案的實際應用情形的一站式整合平台,加速醫衛夥伴了解智慧醫療應用及未來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