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婦與新生兒照護領域之科技應用

撰稿:黃佳璿  記者

2022 WHO世界病人安全日系列論壇--第4場

世界病人安全日系列論壇由醫策會的HST台灣智慧醫療創新整合平台主辦,自2022年9月起,論壇從不同醫療領域探討提升病人安全之解方與透過科技應用於醫療場域,如何提升病人安全。在新生人口逐漸下降的時代,新生兒與產婦的照護更顯重要,但即便在醫療發達的新世代,每日仍有約7000名新生兒死亡,對於醫療界而言這是無法接受的數字。因此,HST平台於2022年10月4日以「孕產兒安全」為主題,探討如何透過產婦賦能與創新科技提升產婦與新生兒的健康照護。

產婦賦能,安心待產-孕產兒安全

奇美醫院長年被評比為嬰兒友善醫院,同時奇美也推動性別友善政策,讓醫療環境能夠對各族群友善,尤其針對女性,奇美醫院提供產前教育課程、支持團體、教養互助團體與親子課程等,透過資訊與知識的傳遞,從產婦本身出發,建立自我意識,對於妊娠期間能有整體的了解,此外也鼓勵產婦們製作屬於自己的生產日記、規劃自己的生產計劃等,讓產婦能夠自主參與規劃的過程。

針對高風險妊娠女性,奇美醫院護理部的謝美妃督導長也分享院內施行的高風險妊娠女性/兒童追蹤照護計畫,透過系統性的追蹤高風險妊娠產婦的健康狀態並提供相對應的照護服務以降低風險。目前生產可分為三種模式:醫護模式、醫護與傳統助產混合模式、傳統助產模式,混合型模式結合醫護模式與傳統助產模式之優點,針對不同的妊娠階段提供相對應的照護服務。奇美醫院鼓勵產婦規劃自己的生產計畫的主因在於製作生產計劃的過程中,醫護人員能針對產婦之需求提供專業建議及資訊,強化女性對於懷孕以及生產過程的了解,服務包含飲食營養照護、醫療、環境與知識型與互動型的活動,讓產婦的身心在整個孕期能維持舒適無壓的狀態。

奇美醫院對於產婦與新生兒的照護不止於身而終於心,意即從心出發,透過互動、知識傳遞、醫療環境與服務提供,讓新生兒與父母都能在準備充足的狀況下迎向新的人生階段。針對產後的女性以及面對新生兒的新手爸媽,透過養育技巧指導,讓親子之間的緊密度能加自然加深,提供家長與新生兒一個充滿愛、呵護、友善且溫暖的環境。然而在疫情期間,奇美醫院也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過去所施行的實體課程與團體互助等活動皆轉為線上進行,資訊的傳達有效性不如實體,但也透過這次的考驗,醫護人員也更緊密的討論,探索線上課程、輔助資訊傳遞的可能性,讓更多的準媽媽能有充足的知識與資訊能面對未知的孕期與生產。

智慧產房-提升母胎健康

分娩是女性住院的最常見原因。約有50%的孕產婦隻死亡和三分之一的新生兒死亡是發生在分面後24小時內,因此醫護人員必須在這24小時內專注照護產婦與新生兒以降低傷害發生的風險。現行孕產婦的早期預警標準有MEWS跟MEWC,被應用分娩及分娩併發症偵測,但至今預警系統仍有許多假性警報尚未被排除。而子癇前症(又稱妊娠毒血症、前兆子癇)是導致運產婦死亡的主因,在全球運產婦死亡原因中居首位。即便在醫學發達之國家如台灣,仍有2-5%的孕產婦因前兆子癇而不幸離世。妊娠引起的緊張對前兆子癇有極大的影響,因此針對高風險孕產婦,醫護人員會針對血壓特別關注,並盡量於發現時及早提供阿斯匹靈以降低風險。醫策會王拔群執行長也提到:「在大多數國家,產前定期檢查已經是政府提供的常規醫療服務,但隨著醫療的發達與普及,醫療界依然無法杜絕子癇前症的發生」。

台北長庚紀念醫院主任暨金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醫療顧問蕭勝文博士所參與之「智能產房」專案的誕生便是希望透過生理偵測、數位化數據整合連結警報系統,一方面透過偵測儀器的數據輸出及整合能夠減少醫護人員手工輸入之工作量,降低MEWS的假警報發生之機率。「智慧產房」結合MEWC和孕產婦照護的自動提醒功能,並結合胎兒心律辨識。

在智慧產房的設計中,護理站會有一面匯集所有孕產婦生理資訊的儀表板,病人資訊透過床邊iward+DR (智能產科監控系統) 接收、整合、彙總與分析來自生理偵測器、EHRs和其他設備之數據。其所蒐集之資訊將儲存在SOL數據庫中,作為孕產婦與胎兒照護、個體分娩照顧的醫療決策支持系統。

因智能產房系統中已建有正常胎心的數據,因此能偵測到異常的胎心,並發出警示,當系統檢測到心率降低或任何跡象表示和平時心律不同時,系統便會通報護理站、傳送通知到值班醫護人員的隨身裝置中,讓值班醫生能在第一時間進行資料確認,並針對情況做下一步的處置。

蕭博士指出,台灣針對子癇前症於11到14週時提供檢查,透過定期檢查與關鍵時期的子癇前症篩查,我們確實降低了子癇前症的發生率,但仍然無法完全避免子癇前症的發生。長庚紀念醫院與香港中文大學Leonard Ho教授合作,同時和亞洲11個國家就此問題進行合作研究,認為例行檢查依然是發現高危險妊娠的重要指標,有助於防止不必要的傷害發生。大多數的高危險妊娠可透過定期檢查發現,像GDM糖尿檢測,在24週左右時提供例行檢查,看孕產婦是否為GDM高危險群。定期檢查是辨識高風險妊娠的方式,透過檢查,優先評估風險性,針對孕產婦狀況提早介入治療讓母胎均安。

達特黃 – 新生兒黃疸篩檢

新生兒黃疸是由於膽紅素過多而導致皮膚及鞏膜發生黃色色素沉著的現象,它可能會造成不可逆的腦損傷,但大多數的新生兒可以透過早期發現而獲得適當的治療圖時減少併發症的發生。新生兒黃疸常見於亞洲新生兒,在台灣有80-85%的新生兒在產後兩周內出現黃疸,但僅只有10-15%的新生兒需要治療,而只有0.1%的黃疸新生兒因嚴重黃疸或延誤治療而造成腦部損傷並受後遺症所苦。一般而言,黃疸會在分娩的10到14天內恢復,通常醫護人員會透過肉眼觀察、TCB檢測或驗血來判斷新生兒黃疸的症狀是否嚴重,除肉眼觀察之外,目前並沒有其他黃疸篩檢工具可讓父母於家中使用。正因如此,來自嘉義基督教醫院兒童醫學部暨創新育成中心周主任與團隊便研發出可供家長居家使用的黃疸檢測手機應用程式-達特黃(黃疸醫生),讓父母能夠隨時隨地對新生兒進行黃疸檢測並即時得到檢測結果及相關資訊。

達特黃採用獨家專利色塊,確保顏色辨識不會受到光反射的影響,進而提高檢測之準確性,家長僅需用手機幫新生兒拍照,圖像便會發送到雲端系統進行數據分析與比對,並於兩分鐘內將結果發回家長手機,其中包含黃疸風險評估以及相關照護資訊供照護者參考,有助於避免不必要之抽血與減少不可逆之腦部損傷發生。目前達特黃的資料庫以台灣嬰兒為主,族群採樣尚未包含其他膚色人種之樣本,但團隊也計畫招募更多不同膚色人種的嬰兒數據,擴充資料庫的豐富性,為不同膚色的族群提供服務。

在經歷疫情衝擊期間,許多家長對於帶新生兒頻繁進出醫院感到抗拒,因此達特黃的使用讓家長能夠輕鬆的辨識與得知新生兒的黃疸狀況,但同時,疫情衝擊也讓團隊深思醫療團隊彼此合作的重要性,增加醫院與家長的互動也是團隊所關心及努力的方向,新增設的功能便讓家長可以透過應用程式預約醫師針對新生兒的黃疸檢測進行諮詢,評估是否需要進一步前往醫院就醫。在數據的應用上,也期待與院方合作,讓數據能夠彼此串接,共同優化新生兒照護醫療環節。

新生兒非穿戴生理量測之智慧照護應用

滙嘉健康生活科技深耕醫療領域多年,楊淑貞董事長表示,nFORT是滙嘉科技所開發之智能嬰兒照護系統,多年來已被全球各大醫院與嬰兒照護中心普遍採用,在疫情爆發期間也被應用於高齡照護中心及安養院,因該系統不需要任何的硬體穿戴專置便能有效偵測使用者的呼吸、心率、睡眠及咳嗽頻率等。對於新手媽媽跟新生兒照護者,nFORT透過偵測與數據分析紀錄下新生兒的呼吸模式、頻率與睡眠質量,讓父母即便不在孩子身邊也能對孩子的狀態有所掌握,而該系統所蒐集之數據也能在需要時提供給專業醫療團隊作為醫療決策的參考數據。

該系統是專為醫院、保母以及父母所設計。但在醫院的應用上略有不同,nFOPT在醫院場景中僅有在偵測到異常時才會發出警示,也因為該系統錯誤警示發生的機率極低,因此在醫療業界深受好評。但對於照顧者與家庭使用者,情況可能會不大相同,尤其是新手媽媽。根據研究,對於偵測及監控系統有高度興趣的人正是因為他們的焦慮,但在相關研究中也顯示,對於此類設備感到焦慮的主要原因在於錯誤警示發生,錯誤警示發生的越頻繁,使用者就越感到焦慮及不安。也因此滙嘉科技技術團隊不斷優化系統已減少和防止錯誤警示的發生。

在論壇的尾聲,王執行長宣布2023年台灣將盛大舉辦智慧城市展-SHE智慧醫療展,希望各國醫衛夥伴及創新科技產業能夠來台灣交流,加入HST的行列,同時體驗台灣的數位醫療與創新醫療科技。

醫策會自2017年開始辦理智慧醫療國際論壇,皆獲國際熱烈迴響;另於2019年正式成立「台灣智慧醫療創新整合平台(Health Smart Taiwan, HST)」,做為彙集臺灣優質智慧醫療解決方案的實際應用情形的一站式整合平台,加速醫衛夥伴了解智慧醫療應用及未來布局。

返回焦點報導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