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科技預防手術失誤以維護病人安全

撰稿:黃佳璿  記者

WHO世界病人安全日系列論壇--第5場

「病人安全」是醫療體系的中心,醫療團隊持續從臨床經驗中尋找改善的解方以提升病人安全。HST平台於2022年10月7日以「手術安全」為主題,從突破臨床實體環境限制並運用新技術提升臨床照護功能、透過資訊科技整合協助醫療團隊在處方與調劑上雙重把關守護病人安全、針對高警訊藥品採用閉環管理確保病人用藥安全、透過掌握高危險妊娠風險因子及時介入讓孕婦能安心待產同時也透過科技優化新生兒照護環境,以不同角度切入該領域提升病人安全的關鍵因素,衍伸出應用醫療科技與解方。在2022年病人安全系列論壇的最後一章,將著重探討手術安全的確保,希冀透過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以及產業人士能激盪出不一樣的火花。

以抵近之最終術前討論確保病人安全及提升手術品質

中研院魏福全院士為國際知名顯微重建整形外科權威,透過顯微重建手術改善許多病人的生活品質與自信。魏院士透過顯微游離皮瓣手術及其臨床應用為主題,深入探討顯微游離皮瓣手術失誤的三大元素,帶出手術室內最後的術前討論對於手術失誤預防之重要性以及分享院士自己術前討論的經驗。

顯微重建手術之技術以及游離皮瓣手術已經廣為應用在許多領域,目前手術成功率已高達96%到97%。拜科技進步所賜,顯微技術優化以及解剖學與生理學的知識精進、醫療團隊互相合作,成功率才能達到今日的數字。但有時依然會面臨到我們所不希望的結果,像是組織成功移植但後續的重建並沒有達到原本的期待值、組織無法平整的癒合等,這些情況都可能導致局部失能、感染或是裂縫產生。有時這些結果並不會在術後馬上體現,而是緩慢地浮現像是抽蓄、功能不完全等,這些都是醫療團隊希望能夠避免的。魏院士指出,預後不佳可能來自於手術規劃、設計或手術執行等三個層面中任何一個環節。也因此魏院士認為在進入手術室前最後的術前會議是審視所有環節的最後一關,手術團隊所有的成員彼此檢視手術流程,以及手術規劃的適切性、可能產生的風險,將有效確保手術的順利進行。

ERAS:透過整合醫療照護流程,加速病人術後康復

從實證出發,落實團隊整合醫療的全人照護是ERAS術後加速康復的主張,透過整合手術病人的照護流程,從門診診斷、等待住院、術前準備、接受手術以及術後恢復,甚至是出院追蹤照護等各流程,保持高品質的照護水準。例如在等待住院等手術前置期,透過病人的狀態評估與諮詢,提供相對應的營養、身體素質提升等資訊與服務,讓病人能以最佳狀態接受手術,達到優化治療的效果。ERAS的策略是善用原有的專業人力,整合院內資源,達到提升手術麻醉安全與病人術後恢復的效果。

在衛福部的支持下,將ERAS術後加速康復列入病人安全工作目標之一,加入風險管理策略,達到全面療程安全及術後康復目標。ERAS適用於不同規模之醫院,對於小規模醫院同樣適用,ERAS之建立在於檢視並整合院內既有資源,組成ERAS團隊,針對病人的整體照護流程做跨部門與跨團隊的溝通,讓既有資源能夠發揮最高效用,同時提升病人的全面照護,優化病人的狀態,加速手術後的康復速度。

台灣術後加速康復學會郭書麟理事長指出,在推廣ERAS的過程當中,最具挑戰性的一點是優化院內各團隊與各部門的溝通,並建立共識,整合與優化現有醫療服務流程。因此,國泰醫院開發CGH ERAS APP,讓團隊與病人能夠有安全的溝通管道,病人同時能夠透過APP上面的指標來評估自己的狀態,審視自己目前的康復進度。此外,團隊也能透過APP了解病人的狀態,蒐集病人的數據,累積實證研究的資訊。根據現有的數據,ERAS的介入成功降低手術併發症的機率、減少病人需住院天數並有效降低手術致死率。

即時準確的麻醉風險評估,超前部屬適切處置以預防術後併發症

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麻醉部褚錦承主任指出,現行的麻醉風險評估工具有ASA-PS、ACS NSQIP®與修訂的心臟風險指數(RCRI),雖然這些工具的數據量龐大且在醫療界被使用多年,但大多數據來源為西方人士,其計算出之風險評估對於亞洲人的適用性有待商榷。此外,這些系統尚需人工輸入相關資訊才能將風險完整評估。有鑑於數據的適用性,奇美醫院採用三大院區所累積之資料,針對髖部骨折以及腹內手術之麻醉數據進行演算分析與學習,建立麻醉風險評估演算系統。

目前奇美醫院麻醉風險評估演算系統已銜接院內病人資料庫,只需一鍵就可以算出病人的麻醉風險,同時以圖示顯示於螢幕上,方便醫師解說也讓病人易於理解自身的狀態,病人及家屬也能調整對於手術的期待值並和醫生達成共識。目前該系統之研發已經已達成四個主要目標:

  1. 70%的數據用來訓練機器學習剩下30%的數據做為驗證
  2. 使用最佳的演算法建立App
  3. 精準度超越ASA-PS
  4. App運用於臨床

現階段系統之精準度已經優於ASA-PS,且和院內資料庫銜接供醫療使用,但目前之數據僅限於院內既有之數據,且僅止於髖部骨折與腹內手術,希冀能將其模式應用於其他領域手術,發展即時評估之功能。

SPARK智慧麻醉紀錄系統,提升醫護人員作業效率

根據研究顯示,人工手寫紀錄經常是醫療失誤的原因之一,筑波醫電股份有限公司因此的開發SPARK智慧麻醉紀錄系統可將過往人工手寫紀錄透過平板與電子筆的手寫辨識將表格電子化,此外再銜接院內裝置的數據,生成表格顯示於醫護人員的平板,清楚、瞭然。目前SPARK智慧麻醉紀錄系統已在天主教輔仁大學附設醫院的18個手術室內應用,手術中麻醉的相關紀錄透過儀器與其他生理監測器自動上傳並整合至資料庫,讓醫護人員能夠即時掌握病人的狀態及資訊,對於病人的手術麻醉史之了解也有極大的助益。透過SPARK智慧麻醉紀錄系統可減輕醫護人員一半以上的紀錄時間,讓所有的醫護人員能專注在其專業上,簡化醫護人員繁瑣的工作流程同時降低失誤生成的風險;且結合院內資訊系統,讓手術病人的病歷完整化。

手術室是高度專業化且高風險的醫療場域,病人在手術過程中不容易自主溝通,高度依賴醫護人員與跨部門團隊的合作,才能落實病人手術安全的把關。在科技與醫療進步的過程中,創新科技的應用也降低原本人為產生不良事件的風險。但科技的應用、流程的優化仍應以「病人安全」為中心考量,術前評估、照護、術前團隊會議,手術中的麻醉監控與紀錄,以及針對手術病人提供整合性的醫療服務,各環節同樣重要。「世界病人安全日」系列論壇雖然僅是對於「病人安全」議題討論的一小部分,但論壇後對於病人安全守護的重性以及激發的思考,將持續在各醫療領域持續發酵,不僅守護病人的健康同時守護病人安全。

 

醫策會自2017年開始辦理智慧醫療國際論壇,皆獲國際熱烈迴響;另於2019年正式成立「台灣智慧醫療創新整合平台(Health Smart Taiwan, HST)」,做為彙集臺灣優質智慧醫療解決方案的實際應用情形的一站式整合平台,加速醫衛夥伴了解智慧醫療應用及未來布局。

返回焦點報導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