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T採訪報導
財團法人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以下簡稱醫策會)自2018年起辦理智慧醫院院長大會,至今已邁入第七屆,智慧醫院院長大會已成為醫療界的高峰會議,今年也首度移師高雄舉辦,持續藉由智慧醫院院長大會,聚集醫療界先進,討論智慧醫院議題,同時協助宣導衛福部智慧醫療、淨零碳排政策並活絡醫療界、業界彼此之間之交流。主辦單位於會議開始前舉行了【醫療減碳 我響應】活動,邀集所有與會的醫療機構院級首長及產業高層代表共同響應推動醫療淨零減碳、環境永續之路。
本屆智慧醫院院長大會特邀高雄市政府陳其邁市長、國家發展委員會高仙桂副主任委員及衛生福利部王必勝次長蒞臨致詞,另安排衛生福利部、高雄市政府及經濟部商業發展署宣達國家政府層面的淨零治理政策,以及邀請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及大林慈濟醫院分享醫院層面執行數位、碳排轉型的推動經驗,此外,在活動最後的高峰座談中除了安排上述兩家分享機構外,並加入了高雄市立小港醫院、高雄榮民總醫院,一同針對醫療服務與淨零排放的規劃及推動綠色供應鏈進行交流。
醫策會張上淳董事長
高雄市政府陳其邁市長
智慧醫療與淨零碳排
醫策會張上淳董事長指出,目前全球重點指標為聯合國預計於2050年達到淨零碳排,這是各行各業的在發展上一重大指標,相較於其他產業,醫療機構在減碳甚至淨零碳排上起步相對較慢,而醫療產業的直接與間接碳排在國家總碳排放量中確佔有一定的比例,因此醫界除了持續減碳外,應共同朝向淨零碳排目標邁進。醫界在提升醫療品質的同時,如何兼顧永續並達到減碳的目標,除了節能減碳、綠化及綠能之外,我們還可以在各個面向做些什麼以達到前述之目標,需要醫界與產業先進共同努力。
高雄經驗:碳排放成為產品業界競爭力指標
高雄市市長陳其邁提出,碳排放對於高雄產業的最大衝擊是產品的競爭力,高雄每年碳排放為5,600萬噸,而其中中鋼一間公司每年的碳排放量便佔2,600萬噸,為台北市每年碳排放1,300萬噸的兩倍。公司的碳排放量與碳費,已經成為產品的成本,在價格驅動的前提下,低碳產品相較於高碳產品,勢必在市場上擁有更高的競爭力,而減碳再也不純粹是道德動機,而是有實際的市場壓力存在。高雄市成立碳權交易所及淨零學院,透過碳排計價,針對碳排放權進行監督,並建立產業、政府與民間企業的溝通與促進淨零,同時要求政府機關各首長取得碳盤查、碳排放、碳足跡等證照,讓其能夠擁有必要知識,使市府在淨零上更加專業、落實。
國家發展委員高仙桂副主任委員
衛生福利部王必勝次長
淨零台灣:四大策略、兩項基礎
國家發展委員會高仙桂副主委表明,生醫產業已是國家發展重點核心產業之一,而台灣生醫產業目前統計之產值已破7,000億,市值已達1.2兆,不僅被譽為台灣產業界新浮現之護國神山,同時守護國人健康,在生醫發展下,國民平均健康指數為世界第一。台灣在淨零排放將以「能源轉型」、「產業轉型」、「生活轉型」、「社會轉型」四大策略結合「科技研發」與「氣候法則」兩大治理基礎,針對重要發展領域制定行動計畫,落實淨零轉型目標,打造永續、友善環境、具競爭力的產業特性,才能讓企業能夠長久的發展,並留給下一代更好的環境。
智慧醫院:綠色醫院、淨零永續
衛生福利部王必勝次長表示,從醫策會與智慧醫院院長大會成立以來,除推動醫院的智慧科技應用、提升醫療效率與醫病安全外,焦點也轉移到創新科技如何能夠在醫病過程中優化醫療程序、縮短人員工時、專業人力效率優化與降低人力成本。然而智慧醫療並不僅止於醫療過程、醫病關係,更關係到醫材產業、醫療器材與耗材生產鏈,製作過程的智慧化、製成、原料等,與碳排放更息息相關。衛福部今年也針對醫院進行碳盤查的檢視,檢驗與評估醫院碳排放的量以及碳排放產生的比例,並進一步以減碳為目的進行更深入的檢視與優化,實踐降低碳排放的短程目標,望眼淨零。
第七屆智慧醫院院長大會邀請到各界高層進行對談。(左起為醫策會方震中執行長、衛生福利部劉越萍司長、衛生福利部王必勝次長、醫策會張上淳董事長、高雄市羅達生副市長、國家發展委員會高仙桂副主任委員、大林慈濟醫院林名男副院長、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吳美儀副院長與經濟部商業發展署林佳欣科長)
【醫療減碳 我響應】活動
今年院長大會延續去年淨零排放的目標,以「醫療永續 數位綠色雙軸轉型」為主題,針對醫療照護的淨零排放重要政策方向及實務推動經驗等進行交流。邀請到醫療各界先進,分享在政策面、實務面上的實踐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