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況下,醫生能透過聽診器判斷病患是否有呼吸不順,像是從病患的呼吸聲是「咻咻」聲還是「呼呼」聲,找到氣管堵塞的位置。只是,呼吸異常不一定是持續不斷的現象,它可能只出現一下,例如呼吸中止症,可能只出現在病患睡著的狀態,而醫生不大可能在病發時馬上進行觀測。
聿信想到的辦法,是利用近十年才出現的電子抗噪技術,將聽診器變成一個貼在病人身上的小小貼片,「連續錄下」病患的呼吸聲。不僅如此,為了處理大量的聲音資訊,聿信再開發 AI 呼吸監測設備,讓 AI 直接做到過濾出異常聲音,抓出來提供給醫生。這項產品已經做到將「呼吸監測」應用到手術房中。例如有些手術的麻醉方式採用非插管麻醉,在進行這類手術前,醫生可以先透過收集病患過去的呼吸情形,加上現場觀測病患的呼吸,設計出合適的麻藥劑量。這項產品至今已經累積超過 1000 次以上的臨床應用。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