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效率、紓解人力、分配資源 醫界高度期待智慧眼鏡落地
根據衛生福利部資料顯示,全民健康保險會(以下簡稱健保會)協定108年度健保總額為新台幣7,139.78億元,相較107年度總額6,850.86億元的預算,成長4.217%。然而,國家財政預算有限,健保費也不可能無上限增加,對此,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科技學院院長李友專認為,預防勝於治療,若能在生病前透過數據分析,甚或是應用近年技術成熟的人工智慧來預測和篩檢出可能的疾病,進而掌握黃金時間治療,可以達到多重益處,包括醫療資源有效運用、降低醫師工作負擔、提升臨床手術安全和成功率、社會照護成本降低、增加醫療檢測儀器與器械使用壽命、數據儲存與歸檔系統化、查找資料更有效率。
社會照護成本高 醫生人力不足
以腦中風為例,每年因腦中風死亡的人口也達570萬人,目前已是全球第2大死因,此外,腦中風而造成失能的比例也高居第二。除此之外,美國每年醫療社會照護與醫療成本也超過340億美元。腦中風的檢測場域紛呈,可能在神經內科、眼科、急診、救護車上都有可能。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