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愈來愈人性化,過去人們生病必須「以人就醫」,在醫院進行檢驗、診斷與治療,但因就醫勞心勞力,加上疫情衝擊,2030年,人們的就醫習慣可能與現在大不相同。工研院預見醫療資源的「去中心化」成為智慧醫療大勢,「過去診斷與醫療幾乎全都集中在醫院,隨著醫療設備行動化、手持化、微型化與居家化等技術升級,將會逐漸往診所、社區與居家發展,」工研院生醫與醫材研究所副所長王明哲說。
醫療資源去中心化的趨勢,可從居家血糖監測解決方案、居家呼吸治療醫材的日益普及略窺一二,而5G商轉後,「遠距醫療」就是相當被看好的應用之一。王明哲表示,未來急救設備可望更輕便,便於配備到救護車上,檢測儀器可以微型化並放到社區診所,甚至居家都能隨時監測。未來醫院將具備兩大功能為主,一是急診、二是手術,「民眾只有在需要做像核磁共振這類大型、昂貴並高精密檢查與治療時,才要跑醫院。」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