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區塊鏈整合病歷 未來可望讓全民參與醫療AI研究與發展

刊登時間

針對區塊鏈(blockchain)的醫療應用,臺北醫學大學醫學(以下簡稱北醫)資訊研究所副教授雪必兒(Shabbir Syed Abdul)認為,北醫推出的智鏈護照與衛福部中央健康保險署推出的健康存摺有異曲同工之妙,旨在讓病患擁有、瞭解、分析自己的健康紀錄,並且與醫護人員、健康促進產業共同提升全方位醫學識能,也使得未來預測和預防醫學能夠落實。同時也看好,醫療區塊鏈未來在權責與分潤等配套機制設定好後,能夠協助帶起全民共同參與醫療AI研究的新生態。 以「病患」為中心 醫院透過區塊鏈 積極提升民眾參與 醫療資訊的全民意識提升,除了藉由醫院端的衛教說明以外,雪必兒認為,像是結合了區塊鏈技術的App應用,也都有機會能夠讓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 (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 Administration;NHI)的健康資料庫有更多元的應用。 對於資通訊企業希望健保署開放資料庫,促進產業發展,雪必兒表示,病歷的來源,是醫院幫病患診斷後所累積下來,暫時代為保管的內容資料,也因此,健保資料應該是屬於個人。若是要有進一步的醫療人工智慧應用,或許應該由產官學研醫法政等各界,共同研擬如何透過病患自主且以病患為中心的方式,來授權同意商業與各式機構的數據應用。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