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積極串聯臨床、產業和場域驗證,運用跨領域所累積的專業知識與數據庫,淬煉出AI創新技術的最佳養分。面對醫療人員短缺、工作負擔重等問題。
面對醫療人員短缺、工作負擔重等問題,工研院研發「小智醫生SmartDoc」,透過生成式AI、大型語言模型、語音辨識等技術,協助醫護人員產出初診病歷、護理紀錄、會議記錄等,縮短交班時間,有效減輕醫護工作量。工研院生醫與醫材研究所醫療長許凱程指出,「小智醫生」也能運用在醫學會議紀錄上,即使是長達數小時的會議,一樣可以產出文字紀錄;每天的初診或護理紀錄,系統還會整理自動摘要變成周報;亦可針對醫生輸入的指令,整理病例資料。
肺癌蟬聯臺灣十大癌症之首多年,慢性阻塞性肺病也是全球第三大死因,肺部疾病不可輕忽。為此工研院開發「軟性管狀醫療手術機器人」,運用AI輔助導引,達到體內自動導航,讓肺部手術更加精準安全。這項技術結合快速支氣管3D建模,以及手術路徑生成導航,工研院機械與機電系統研究所組長黃甦表示,這就像是建立一張肺部的Google Map,透過精準定位的方式,醫生可在遠端遙控機器人,準確到達病徵位置,再搭配不同的醫療器械進行治療,如熱消融、噴灑幹細胞,或是進行組織採樣等。目前這項技術正在動物實驗階段,未來可應用於醫學機構,建立訓練機制、平台以及組織回饋資料庫,也有機會應用在其他器官的手術治療上。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