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HIR 時代終將來臨

刊登時間

每家醫療機構都有自家的資料記錄標準,這種情況不僅造成了資料交換的混亂,更阻礙了醫療服務品質的提升。健保署副署長龐一鳴於任職衛福部資訊處處長時曾提到,不論是醫院之間的病歷資料交換,或是醫院與主管機關或其他政府機構的資料互通,資料交換格式常常不一致。這種不一致性導致即便資料內容相似,醫院也必須按照不同機關的要求,重複製作同一份資料,增加了大量的工作負擔。

病歷資料交換互通的過程中,整合時間可分為三個等級:
C等級(低互通性):當雙方系統採用不同標準時,需進行「介接協商」,針對不同介面逐案協調並訂製解決方案,通常耗時數個月。
B等級(標準化):雙方系統採用標準介面,整合較簡單,儘管仍需一些配置,但時間可縮短至數日,資源投入相對較少。
A等級(高度互操作性):雙方系統具備互操作性,採用相同標準介面,資料可即時互通,整合時間縮短至秒,實現「隨插即用」。 

為了解決病歷資訊無法整合的問題,建議以國際 FHIR 標準(快速醫療互通資源)為基礎,來建立醫院資訊系統(HIS)的資料結構,並開發次世代醫療數位平台。FHIR 標準由全球數百位醫療專家共同制定,未來也能幫助台灣醫療系統與國際接軌,促進更高效的資訊交換和無縫互操作性。

【MORE】
資料出處: CIO Taiwan 孫培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