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氣候風暴邁向健康新紀元!看新加坡醫院如何啟動「雙軌革命」重塑醫療韌性

刊登時間

新加坡政府宣告將於2050 年達成淨零排放。新加坡國立大學醫院(NUHS)助理營運長 Jeremy Lee說明,醫院積極運用物聯網(IoT)和感測器(sensor)全面監測醫院內的資源使用情況:涵蓋電力、水資源、空調、醫療設備等各項資源消耗與使用數據。同時,其將這些數據的變化與趨勢定期向利害關係人公開,讓大家更直觀地了解醫院在能源管理和減排目標上的進展。

新加坡保健集團(SingHealth)同樣也意識到未來醫療服務與系統營運「韌性」(resilience)的重要性,智慧療與數位技術的導入能增強醫療服務的韌性,使醫師和醫療人員能夠服務更多病人並進行遠端監測。新加坡保健集團醫療信息學研究副總裁暨臨床教授楊孔建卻指出,即使智慧醫療技術具有良好的投資回報率、判斷的準確性和速度,若未能與臨床工作流程無縫整合,則仍可能面臨轉型失敗的結局。為此,楊孔建特別提醒醫療單位在面臨智慧轉型時需要留意以下議題:
1. 無縫整合 AI 和新興技術於現有系統與工作流程 
2. 以「必要性」為優先衡量依據,並專注「可量化」的成果
3. 持續關注新興技術的發展和應用,例如「區塊鏈」(block chain)

在新興技術問世後,多數組織單位為了求新、求變而忽略了創新的目的與效益,最終讓「創新」成為組織營運的負擔。楊孔健認為, SingHealth 始終以「人類價值」為核心,將技術創新與人性需求緊密結合。例如SingHealth 開發了一款專為高齡者設計的可穿戴設備,讓病人能夠在家中方便地遠程監控健康狀況。同時也在醫療服務中融入聊天機器人技術,推出胸痛風險評估工具。自動安排必要的檢查,減少不必要的門診預約。展現出智慧技術不僅能有效協助組織提升運作效率,更能讓病人獲得更合適的醫療服務。

【MORE】
資料出處: Reccessary CSR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