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我去曬太陽吧,安德魯!」一文盤點AI醫療案例:我們距離長照機器人有多遠?

刊登時間

「機器人在解決重要的未滿足需求方面有巨大潛力,例如通過微創手術為患者提供更好的醫療體驗,並確保通過精確任務提供一致、高品質的護理,」世界經濟論壇健康與醫療保健創新負責人伊特卡.科拉羅娃(Jitka Kolarova)說。

為因應人口老化所帶來的長照人力需求,世界各國的科技新創提出了怎樣的解決方案?

一、加快診斷速度:

英國約克大學正在開發一種原型,稱為機器人輔助A&E分診診斷AI系統 (DAISY),它將收集患者數據,例如患者的症狀和生命體徵。DAISY系統會根據對患者健康情況的問題和測量結果生成一份報告,該報告將發送給主任醫生進行下一階段的分診。

二、重新定義移動:

Wandercraft的Atalante X 外骨骼機器人自2019年獲得歐盟衛生監管機構的批准以來,其設備已在5,000多次治療中幫助了650多名患者,並於2022年獲得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的批准 ,在美國使用外骨骼套裝進行中風康復。

Atalante X具有專利的自平衡功能,使患者無需使用手或輔助設備即可向多個方向移動,利用患者背部的運動感測器使外骨骼能夠跟隨患者的行動。

三、機器人「教練」協助自我管理和康復:

英國國家機器人館人機交互團隊(HRI)與AIT奧地利理工學院合作開發的社交輔助機器人能夠協助中風和腦損傷患者進行上肢康復的療程。使用檢測大腦神經活動的耳機與患者進行交流,並處理信號以理解使用者的預期動作,從而能夠在他們完成特定動作時提供即時的語言動機、視覺模仿和反饋。

四、長照機器人改善照護缺工問題:

2025年,日本早稻田大學理工學院教授菅野重樹研發一款名為「人工智慧擁抱與照護機器人(AIREC)」,底座有4個輪子可自由移動,兩隻手臂可以負重8~20公斤,取決於手臂的動作和姿勢,而頭部有兩個攝影機,擁有視覺辨識功能,身高166公分,肩寬為66公分。

而思考能力方面,由於導入AI技術,可自動判斷環境變化來完成任務,目前已經能夠協助人穿襪子,翻身、從輪椅中抱起等,但動作並不是很流暢。

【MORE】
資料出處: 數位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