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歷終於不用再自己帶!台灣醫療數位革命啟動,5大願景大公開

刊登時間

從「醫院孤島」到「數位王國」,台灣的醫療大數據革命已經啟動,數位醫療願景終將要實現。為了打破孤島隔閡,衛福部輔導醫院做到3件事,才能讓醫療體系重新學會說同一種語言。首先是資料格式統一,醫療院所要逐步採用國際FHIR標準,將病歷格式統一,病人換醫院也不影響資料讀取和利用。其次是規則統一,利用CQL建立規則圖書館,讓健保申報、醫療品質指標有統一標準。再者是程式統一, 導入國際通用的SMART on FHIR應用程式標準,讓所有醫療App都能在任何醫院的系統上運行。

台灣的醫學中心多半已經擁有完整的醫院資訊系統HIS,但這些醫院規模很大,若要全面更新HIS,不但成本過高,也會讓日常營運的大受衝擊。因此我們採用「資料中台」策略。先將各醫學中心的電子病歷內容依據LOINC、SNOMED CT、RxNorm這3大國際標準進行轉換,再上傳至FHIR資料伺服器,最後以TWCDI(台灣核心互通資料元件)在國家電子病歷數據中台進行交換,達成資訊互通的目標。

區域醫院和地區醫院的HIS系統老舊,多仰賴台灣中小型醫療資訊廠商的服務,但這些廠商多半缺乏獨立開發符合國際標準系統的能力。為此,在衛福部資訊處的領導下,工研院和協力廠商共同開發了「台灣HIS共用數位底盤PAUL」,這個類似Android架構的數位底盤,可協助中小型資訊廠商,將原有系統升級為次世代電子病歷系統,同時保留各醫院系統客製化開發的彈性,讓醫院既能享受統一標準的好處,又不失使用上的靈活性。

【MORE】
資料出處: 康健雜誌 李建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