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觀這次疫情對醫療服務的影響可觀察到兩個明顯現象:一、遠距醫療的優點在疫情中更加凸顯與被肯定,遠距醫療可降低醫護與病患的感染風險,也提供照護的及時性;二、醫療院所服務量銳減,門診量下降了20%~30%,推測可能是因為民眾為了避免暴露在感染風險較高的場所,或降低與他人不必要的接觸,盡量減少或是延緩非急迫性的醫療診治,但因民眾不具備醫療專業性,此舉亦可能導致必要性的治療措施被延遲,此一顧慮對慢性病患尤為重要。
近期在一個台大醫院雲林分院和台大公衛學院合作發表研究10年的資料顯示,腎臟科醫師結合資通訊科技的主責照護模式,藉由導入社群網路工具,醫師和病患、病患家屬建立及時的聯繫,促進照護的及時性、適切性與覆蓋完整性,相較於對照組,接受社交網路主責照護的5期慢性腎衰竭病人,平均可延後51~57周的時間進入透析治療。如此大幅提升了慢性腎臟病患的醫療品質與生活品質。若從健保的財務觀點來看,以全台近年每年約新增12000名透析患者,延後透析1年可為健保省下60億元的支出。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