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我們談醫療,重點是解決疾病,也就是常說的3D,疾病(Disease)、失能(Disability)、死亡(Deceased)。當一個國家的醫療系統越進步,實際上不需要那麼多病床。先進國家在500床、800床之內,就能建構出高效率、低負擔的醫療體系;現今醫療的核心也逐漸從3D走向4P,包含預測(Predictive)、個人(Personalized)、預防(Preventive)、參與(Participatory)。
VAH照護模式興起,在宅遠距醫療成未來趨勢:
科技讓Hospital at Home(在宅住院)的模式逐漸實現。現在透過感測器與穿戴裝置,早已進入日常生活空間。這樣的變化催生出VAH(Virtual、Ambulatory、Home;虛擬診療、門診服務、在家醫療),讓醫療服務不再受限於實體空間。
AI啟動醫療創新,提升照護效率:
在北醫,我們也積極推動智慧醫療。目前我們面對最大的挑戰之一,就是護理人力短缺。我們分析護理人員的日常工作時間,發現每天高達40至50%的時間花在病患照護,我們的策略就是先從人力的工作流程改善開始下手。針對這些工作,我們分別導入不同智慧科技來協助。以打點滴為例,我們與英華達合作開發「智慧輸液幫浦系統」,將病人識別,變成掃描條碼辨識,接著系統就會自動參照醫囑,全面簡化流程,降低錯誤率。在文書記錄和交班資料方面,發展生成式AI自動整理,交班僅10秒內可完成。
隨著人力短缺與競爭壓力日增,數位轉型已不可避免。這場轉型的重點不在於技術本身,而在於是否真的創造價值,提升照護品質與效率。
【MORE】